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第1课时 Word版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第1课时 Word版学案第1页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与城市土地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①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②自然的、社会的和③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自然地理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 具体

因素 山脉、④河流、湖泊、⑤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 ⑥铁路、公路、⑦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 特点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⑧稳定 随⑨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⑩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理想

区位 在临近⑪河流、⑫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⑬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⑭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⑮海港和⑯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⑰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⑱铁路枢纽城市 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1)⑲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