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三章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三章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案第1页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潮州市金山中学 化学组 吴梓虹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4)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简单介绍了生活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知识。

  内容涉及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在化学腐蚀中,以家用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很容易生锈,而食品罐头放在南极已差不多90年了,却很少生锈为例(图3-14),强调温度(反应条件)对化学腐蚀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电化学腐蚀中,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分析铁钉锈蚀需要哪些条件,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锈蚀速率较快,引出电化学腐蚀。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个名词,只是介绍了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正极上发生的这两类原电池反应。最后强调指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

  金属的防护内容:教科书通过图示(图3-16和图3-18)和活动(2个"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对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并解释这些方法为什么可以达到防止金属腐蚀的目的;最后简单介绍了牺牲更活泼金属的防护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在高中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即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和防护方法等。内容包括:金属的腐蚀(第一课时)和金属的防护(第二课时)。

  2.学习方法方面

  在高中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中,学生掌握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的方法,能够将原电池负极失电子被消耗的原电池原理应用到金属腐蚀的知识点上来;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选修1模块第三章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金属的腐蚀"。

  本节课可采取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为:

  ① 问题引入:列举生活实例(展示:家庭、校园金属腐蚀图) → ② 提出问题:金属腐蚀有哪些危害?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 ③ 科学探究(分组实验: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④ 探究金属腐蚀发生的条件 → ⑤ 金属腐蚀的分类 → ⑥ 多媒体展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 ⑦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电极反应→金属腐蚀的本质。

  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概念、分类;认识金属腐蚀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金属的腐蚀,让学生了解资源的损耗过程和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2.教学难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