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展开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以及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写有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作准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齐读课题,读出时间的长和怀念的深沉。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冒险留守 不幸被捕 法庭斗争 噩耗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