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学案第1页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目标定位]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关系。2.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3.理解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电负性、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一、元素的电负性

1.电负性的有关概念与意义

(1)键合电子与电负性: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2)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