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1(湘教版必修2)
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1(湘教版必修2)第1页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生 (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师 对。他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业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造成的。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