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课时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课时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案第1页

课时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把握本课基本线索: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奠基―→"文革"时期,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方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________、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措施

(1)向________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3)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成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4)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刘少奇倡导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______________"。

3.成就

(1)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3)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____________的新生骨干力量。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表现

(1)各地开展了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热潮。

(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