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第1页



怀念梁思成

  梁思成,作为学者,是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的勇士。在北平解放前夕,他与夫人林徽因女士怀着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即将攻打北京城的解放军标绘了重要文物建筑保护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的北京城建设贡献着智慧。从北京的城市规划到北京新建筑的方案设计,从国徽的图案设计到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处点染着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然而,梁先生在历史文化底蕴之上追求真正的现代建筑创新的学术观点却始终被误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来。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作为学者,梁先生在之后的北京城市社会变迁中逐渐沉默,他的泪在当时的社会热情中孤独地飘逝了。这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