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学案第1页



学案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及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标志: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出现,美国经济陷入绝境,史称"黑暗的十月"。

2.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①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受限。②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危机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出现矛盾。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

(1)经济上出现"大萧条"。

(2)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3)大危机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①资本主义国家因大量输出商品,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加剧。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引起了空前的经济战。

(4)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来摆脱危机。

①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对经济全面干预。②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重点精讲]

德日与美国两种不同选择各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