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5-2-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5-2-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第1页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题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时 2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劳动的含义、劳动者的地位;就业的原因和措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为什么要维护和怎么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学习目标 1、 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

2、 懂得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3、 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4、 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5、 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6、 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7、 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8、 懂得劳动者维权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权的途径与程序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板书】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1、教师播放一组课件让学生视野从中国放眼世界,欣赏古今中外美丽、雄伟、壮观的建筑物,让学生深切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培养劳动习惯,就业与劳动的关系如何?就业的意义?

师:劳动者要进行劳动,那什么是劳动,劳动有何重要的意义?

生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生2:从劳动者角度:取得收入、获得报酬、谋生的手段;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多媒体展示受了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

学生讨论(略)

师总结:受了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不胜枚举。他们都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不同行业 之中,从事多种形态的劳动。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虽然他们的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因此,他们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所以我们说--光荣属于劳动者。

【板书】

一、劳动和就业

1、 劳动

(1) 劳动的含义

(2) 劳动的意义(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

(3) 劳动者的地位

(过渡语)要做光荣的劳动者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多媒体展示)看完后共同探究就业的问题。

小张是09届浙江某大学旅游管理系的学生,大四即将毕业的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找工作。大四上学期末,在会展中心举行了一场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那天早上很冷,可是才7点钟,父母就不断的催促他起床 ,小张边穿衣服边抱怨着:人啊,为什么一定要就业呢?

思考:请你来帮助小张解决心中的疑惑

学生分组回答(略)

教师总结:

(1) 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个人角度

A.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 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B.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社会角度

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板书】2、就业的意义(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 过渡)就业意义如此重大,那么目前在我国能否很容易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板书】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反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比较大。

教师总结: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也比较低,并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这些就导致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板书】(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①客观原因:

A 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较大

B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C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等

②主观原因:劳动者就业观念不合理

师(过渡句)承接上面问题的回答,面对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相信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大家思考一下,应该怎么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劳动和就业

学生活动:就教材P48页思考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政府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供需矛盾;劳动者自身该提高素质,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教师总结: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三个主体进行把握:国家、企业、劳动者

1)对国家来说: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具体措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对企业来说:

要扩大规模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要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提高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对劳动者个人来说:

更重要的是要靠劳动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在就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板书】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从党和政府角度看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从劳动者自身角度看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1:

北大学子李彦宏凭着在电脑方面的兴趣自主创业,创建百度公司。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上市,成为继Google后第二个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股价超过100美元的公司。

材料2:

《绝对挑战》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招聘类节目,每期都会有三个选手来争夺某个大公司的某一个高层职位,考察他们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加一个设定游戏,以及交流、压力测试等环节,从中观察他们的各项素质和特点,最终由招聘单位和几位专家评委选出优胜者。

材料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新闻线人、自由举报人、精神陪护、钟点文秘、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

材料4:

胡志国,哈尔滨唯一拥有正规本科学历的修脚师。26岁的他从业仅一年有余,却已开门收徒,慕名拜师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2005年2月,在他创业四处碰壁心灰意冷时看到了女修脚师陆琴的访谈节目,也让他看到了这项民间技术的市场前景,于是他远赴扬州拜师学艺。

胡志国凭着自信与技术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开起了修脚店,并成为一家知名洗浴中心的签约修脚师。每天从早忙到晚,工作超过15个小时,而他的收入也赶超了许多白领,最多时日收入700多元。

教师提问:从上面四则材料中,同学们得出怎样的就业择业观?

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可能是:材料1说明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材料2说明要树立竞争就业观;材料3说明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材料4是职业平等观。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解释上面四个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内涵。

【板书】教师总结并板书:

(5)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A. 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B. 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C. 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灵活地选择。

二、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两组材料:

材料1: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资料,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左右。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

材料2:

小张母亲病了,小张四年未休过探亲假,这次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单位以他已经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准他休假探亲。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

教师提问:

阅读课本44页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国要实现和维护劳动的权益?材料1和材料2中,劳动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此外,在劳动中劳动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结合上述材料,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可能回答: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材料1中,农民工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材料2中小张的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此外,劳动者还可能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材料1中农民工的解决方法不正确,劳动者在遇到以上任何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应该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是以伤害自身、自杀等威胁方法,更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解决。

教师总结:

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和要求,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和保证。二者具有一致性。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的基础;

依法签定劳动合同----重要依据;

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维护----途径。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板书】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 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意义

(2) 劳动者的权利

(3)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含途径)

仔细感悟。

学生思考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