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教案第1页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

  一、三条主线贯穿全章

  在本章中笔者认为有三条主线,即结构主线(构)、规律主线(性)和表格主线(位),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强调某一主线,其他辅助,最终达到三条主线合二为一,即形成构-位-性的化学思维过程。

  笔者认为,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和化学键引入时的主线都应该是结构主线,首先,以学生初中熟记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入,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能自行编排出部分元素周期表,并归纳出周期表的排布规律,达到对周期表结构的初步认识,达到"位""构"统一。其次,教材上对于周期律的介绍也是以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入的,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再与原子结构结合,达到"构""性"统一。"化学键"一节则是帮助学生形成构-位-性的化学思维的实践过程。可以说结构主线其实才是本章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编排顺序不同于以往教材之一就是先讲元素周期表而后引出元素周期律,而非先总结规律再展示周期表。笔者体会,先有了元素周期表这一主线,规律和结构就都有了一个可依附的载体,尤其是概括元素周期律时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就是在一张周期表的略图上显示,这样,三线统一时学生就有了可以表征的方式,更具操作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可以说表格主线是本章最实用的一条主线。

  规律主线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形成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是上述两条主线结合实验探究得到,这条主线主要在本章后期学生用以解决元素化合物性质问题的指导性主线,实现"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

  笔者体会在教学中要不断突显三条主线,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位-构-性的思维方式。

  二、渗透多种科学方法

由于"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1]。科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第一个层次是化学学科内的特殊方法,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等;第二层次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事实材料的观察、实验等方法,加工事实材料的逻辑方法、假说方法、模型方法等;第三层次是哲学方法,如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等。本章内容是向学生渗透这些方法的良好素材。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