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第1页

课题名称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三维目标 1.了解新闻知识。

2.新闻的结构、导语,学会压缩语段,找关键词,写一句话新闻。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目标 新闻的结构、导语,学会压缩语段,找关键词,写一句话新闻。 难点目标 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导入示标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更使国人坚信,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而众所周知的日本购岛闹剧,公然违犯了1945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一挑衅遭到中国政府和公众的有力回击,再次宣誓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和捍卫主权的决心,我们将会再次看到《别了,日本的反华势力》、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新闻的生命)、时效性、文学性。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新闻特写。

3、新闻特写:

  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的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学做思二: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注意了,文章的第一段就是新闻的导语部分。你们看,第一段文字可以说一句话就为我们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香港要回归了。那我们从这儿能不能得到一点儿启示?

  提示:新闻的导语应该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导语:概括性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要素

  那香港回归这一过程,作者是怎样介绍给我们的?现在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咱们就近原则,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来完成上面的表格。赶快,前后两桌为一组,讨论一下,这些表格里面应该填什么?一边快速浏览,一边用笔勾画出来。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下午4时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时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晚6时15分 添马舰东面 告别仪式

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晚7时45分 亲王军营旁 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1997年7月1日

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升起 1997年7月1日

0时40分 中国南海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表格填完了,然后从第一个时间开始,到最后一个时间结束,好像这个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已经非常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是不是?表格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实际上大家想,不是这个表格的作用,刚才我们在填这个表格时,都搜取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这恰好是新闻的三大要素。要素要是完整了,那事件的发展过程自然就清楚明了了。所以,新闻的真实性第一点就体现在要素的完整上。同学们再来看这个表格,你觉得哪些内容更能体现它的真实性?--时间。你觉得它怎么真实了?很具体是吧?尤其是咱们看NBA时,可能在最后几秒钟,詹姆斯都还可能进球,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时间说准确。那它第二个真实性就体现在语言一定要精确。那好,作为新闻,它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我们总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讲,我们知道它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还特别想知道它是怎样发生的。你比如说,我们刚结束的运动会,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在运动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在接力赛中是一个什么样子,每个人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我就特别想知道这些具体的内容。那也就是新闻的三要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就要依靠新闻的文学性了。那新闻的文学性体现在哪儿?

  提示:刚才我们在填这个表格时,事实上我们还有两段内容没有涉及到,是哪两段?--4和11自然段。咱们先把这两段齐读一下,再考虑这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 齐读第4和11自然段。

  问:读得很好,那这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历史。什么历史?比如说第4自然段写了港督府的修建、改建、扩建和装修。那11段又写的是什么历史呢?--英国强占岛。这两段都说的是历史,那其它地方还有写历史背景的吗?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有没有历史?有,你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写的是历史?--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国旗"后面有一个词是。。。?--"今天"。今天即就是现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写历史时,又揉进了现实描写。"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4和11段有没有这种现实的描写?有,你来说一说。4段的"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11段的"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问: 大家想想一个问题啊?它如果是新闻的话,它就介绍今天这个统治已经结束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再加上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是怎么强占了中国的领土的。为什么要加上一段历史?这是一种什么修辞?--对比。

是一种对比的修辞,那大家想,咱们每年国庆节播报新闻的时候,场上都会重现49年咱们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时候你们都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特别激动,也就是说在那历史与现实交错出现的一刹那,我们仿佛就感觉到了历史的那种沧桑与变化。所以呢,你会发现这个恰当的修辞的运用,会让我们更好地去体会到当时现场的一些氛围。

  问:除了这个是文学性的体现之外,还有什么是文学性的体现?

大家回忆一下,刚刚我们在介绍新闻的时候,有那么一句话: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现场。那好,现在你们找一下,你认为哪些语言比较生动、形象?不太好找,对吧,因为新闻里的语言大多是很简洁的,很少有描述性的语言。

"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它写出了彭定康的神态,可以从侧面看出彭定康当时的心情。(你看他,记叙文一定写得特别好,她知道这个外貌描写、表情神态描写可以反映人的心理。非常好,请坐 !)这时候呀,我们就可以闭上眼睛想,彭定康这时候是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表情,肯定是很无奈的,还很留恋的,但是他又不得不离开。各种不同的复杂心理、心如刀绞、五味杂陈。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

  "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因为从这一段你就可以想象出自己就置身于当时那个现场了、那个大背景了。还有什么地方没有?

"此时,雨越下越大。"这是一个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往往会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那雨越下越大,当时烘托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彭定康在港督府居住了25年了,现在却要被迫离开,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一点不舍、一点留恋,心里非常难受,可能此刻心里就像在下雨一样,所以"雨越下越大"就映衬了彭定康当时的心情。

总结:现在呢我稍微总结一下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几个地方。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景物描写(也包括场面描写),它起到了一种烘托氛围的作用。还有的同学说到了人物的细节描写,也就是人物表情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以让人物的心情揭示。这些都是非常形象和生动的,并且又是非常精炼简洁的。板书:语言生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我们作为新闻出现的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们绝对不可以把个人的感情过多的寄托在其中。你比如说,我们不可能在文章的最后写"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发自肺腑的说一句--英国你这只秋后的蚂蚱,你终于蹦到头了。我们要说,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 。"这样的话你觉得写上去以后,效果会怎么样?不是很好,特别像小孩子打架。打输的那个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打赢的那个却跺着脚说"我气死你、气死你。"是不是感觉特别没有气度。那你作为一个大国来讲,你应该有气度是吧?如果你用含蓄的语言既照顾了对方的情感,同时又把自己的感情也表达出来了。这样的语言实际上更有讽刺意味,更能让人回味无穷。

学做思三:

1、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明确: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

2、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归纳一下压缩语段的方法:

①记叙文语段的压缩,要按要求把原段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②议论文语段的压缩,要弄清语段的论点和论据的联系,把事实论据加以压缩,然后把论点和论据用简洁的话连接起来。

总之,一个原则就是:留主干,去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