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虞美人 教案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虞美人 教案第1页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音韵美;

2、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 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三百年无数人的添砖加瓦,已成了一块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再也难品出新的滋味了。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宋代文人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虞美人》(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有:豪放派、婉约派。

三、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和之:" 汉军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四、作者:

李煜,即李后主,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首李煜的绝命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五、朗诵:

1.师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