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4 人不能选择父母 教案(无答案) (3份打包)
苏人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4 人不能选择父母 教案(无答案) (3份打包)第1页

课题 人不能选择父母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感受父母子女间的浓浓亲情。

2.父母为抚养子女甘愿付出一切,体会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3.培养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心,并努力将孝心转化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法律予以确认的。

2.通过日常观察、内心感悟、亲情交流、实践探究和亲身践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深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基础,提高与父母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3.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教学

重点 1, 父母不可选择。

2,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最伟大的。

3, 正确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

难点 1.父母不可选择。

2.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最伟大的。

3.正确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过程 共案         第一框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一, 自学检测。

1. 判断正误

(1)天下的父母之爱是相同的。()

(2)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解除的。()

2.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其原因是()

A.父母给予我们物质上的支持 B.父母供我们读书 C.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D.父母掌握着我们的前途

3.下列属于直系血亲的有()A.兄弟姐妹 B.父母和子女 C.同学 D.夫妻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席慕蓉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判断正误

(1)家庭的希望在子女,有志者不嫌家贫。()

(2)家庭可以改变,生身父母也可以选择。()

7.人类之爱中惟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是()A.父母之爱B.亲朋好友的关爱 C.同学的关爱 D.老师的关爱

8."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这句俗语说明()

A.人与狗都一样爱家 B.家庭贫穷不利于子女成才

C.人不可能选择父母 D.子女为相貌丑的父母而感到自卑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

B.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

C.我们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

D.长大后,可以解除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10.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因此()

A.家庭不富裕我们只能抱怨父母,是他们没能耐造成的

B.父母很普通,职位不高,不影响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更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

C.家庭的完善是父母的责任,我们没有必要管

D.家庭条件不好,不利于子女成长

二,师生交流。

(一)观察自己携带的照片,指出自己与父母的相像之处,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除了相貌之外,我们每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地方与父母有相似之处。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可请2--3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师:为什么子女与父母之间会存在如此多相似的地方呢?

讨论交流: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定几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存在的,正是这种血缘关系把父母和子女的生命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由于遗传、家庭生活方式和父母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用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

讨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能解除吗?

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解释。

(二) 阅读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P38关于"在云南省境内发生的一起车祸中,一位年轻母亲与婴儿间感人的亲子情的事例"。读毕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悟,并由组长把每一位同学的感悟都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大组发言。教师归纳后指出,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领略到如此美好的人生。

问题辨析:

师:当子女逐渐成熟以后,便开始有了对父母的评判。有的同学开始挑剔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父母的相貌、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等比不上其他同学的父母,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对此,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呢?

生:结合教材P40华罗庚的典型事例,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记录,并推派代表在大组交流。

教师归纳:华罗庚从家境贫寒、疾病缠身的少年时代走来,一路艰辛,最终成为大数学家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与父母的境遇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不应该挑剔父母,而应感谢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去创造生命的辉煌灿烂。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一道理。

三,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 我们渴望父母的爱,对于这种 " 爱 " ,我们应( )

A.全力追求,要父母无条件满足自己的要求 B.注重形式

C.细心体会,不能太看重形式 D.无所谓,顺其自然

2.(开放题)"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歌词说明了()

A.有妈妈才会有幸福 B.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C.妈妈好,爸爸不好 D.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女

3.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就使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

①我们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②父母每天在生活上照顾子女③浓浓的日常亲情中④亲情的自然流露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对父母的爱,理解正确的是()

①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②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享尽家庭的温暖③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他们的爱一直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旅途④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的爱是最无私、最恒久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探究题)"孟母三迁"说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从孟母的身上,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①母爱是最无私的②爷爷奶奶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③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④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亲情呵护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6.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三)、实践探究题

7.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子女的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一个人生是谁的孩子,就永远是他的孩子。在子女身上,我们常能看到某些属于父母的特征。

【找一找】你在哪些方面与父母有相似的地方?(包括相貌、性格特征、习惯动作等)

【说一说】你心目中理想的家是什么样的?

四,反馈矫正。

1, 教师总结。

2,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