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第1页

教学目标

1、识记物质的基本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讲授】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以及人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讲授】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28页的这则材料。材料上说是上帝造出了天地万物,你们觉得可信吗?说出你们的理由,可以结合你们之前收集到的材料。

学生:不可信,因为那么中国还有说我们人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还有盘古开天辟地等传说呢。那么自然界到底是由谁创造的呢?一下说是上帝,一下说是女娲,又有人说是盘古,这岂不是矛盾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上面的这些都是一些神话和传说罢了,根本就是背离客观现实的。其实,自然界不是由谁来创造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

问题一:

教师:李白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请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是由于人的悲欢离合吗?月与人的心情到底有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