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劝学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劝学教案1第3页

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所以学习可以使自己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得出的结论是: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板书} 青--胜于---→蓝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直木--輮----→轮

木---受绳---→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利

结论: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二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抬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2)"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文理分析。

(1)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用了五个比喻。

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善假于物"。

(2)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落实到"学习"上来说: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