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提升课(七)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提升课(七)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

【考题例证2】 (2018·海南单科,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解析 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3 主流思潮--"实业救国"

【知识点拨】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部分人物倡导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最早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伴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考题例证3】 (2012·课标全国,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