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1 第23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1 第23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案第2页

  1.背景--工业革命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弊端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得\s\up3(1(1)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概况: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s\up3(2(2)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影响: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仍然贫困。

  (2)代表人物:\s\up3(3(3)圣西门(法)、\s\up3(4(4)傅立叶(法)、欧文(英)。

  (3)作用:其设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启发:深切同情劳动人民。

  (2)理论研究:先后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英国的\s\up3(1(1)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革命实践: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为《莱茵报》撰稿,直接参加工人团体活动。

  (4)实现转变:1844年发表《〈\s\up3(2(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的转变

(1)革命实践: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s\up3(3(3)曼彻斯特频繁接触工人,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