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模块一 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模块一 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3)己:水陆交通转运点,如伦敦、南京。

  (4)甲:水运起点,如赣州。

  

  【联2】 不同城市形态及影响因素

  (1)团块状:地形,如北京。

  (2)条带状:地形,如兰州。

  (3)组团状:河流,如武汉。

  (4)放射状:河流、地形,如延安。

  【注2】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山区选线时与地方性公路不同,要以平直为主要设计目的,修建的桥隧众多,因此建设的难度和工程量大,投资大。

  

  

  

  

            考点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2)

  

  (一)地形与城市

地形 原因 城市分布 举例 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密度大规模大 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世界绝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在热带地区,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上相对凉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密度小 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 山区 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因此受到制约,加之对安全舒适的要求,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但这种城市的发展常受地形的制约 密度小 兰州分布在黄河谷地,因受两边山地制约,城市发展成狭长地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