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氓》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氓》教案2第3页

  三四五章描写女主人公的婚变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变(3~5)。

诗歌的第六章写女主人公清醒坚决的分手,把它概括为诗歌的最后一部分--决绝(6)。

女子的感情变化则是由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到婚变时的怨恨沉痛-最后到决绝时的清醒刚烈。

  2.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诗句来列举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叙事诗通篇用赋的手法来叙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前后对比把桑树落叶前的新鲜润泽和落叶后的枯黄进行对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谊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来越远,不知回头。

  3.大家说说诗歌中塑造的两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任性。婚后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躁。婚前真挚的誓言和婚后的变心也体现了他的不负责任。

女子在温柔的劝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没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坚定地约好了婚期,虽然在《诗经》时代男女婚姻还没有受到那么深的礼教束缚,但是娶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和媒人提亲的。女子自己决定了婚期更显她的有主见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描绘出了恋爱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她的痴情。婚后女子没有抱怨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任劳任怨,表现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专一。婚变后女子清醒坚决的分手也体现了她的坚强,自爱。女子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学说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学说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与他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男子可以变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社会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婚姻不稳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诗中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但是这种说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说的难免带有主观抱怨的成分,也没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