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2、新课讲授

  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A、调好摄像头,打开视频捕捉软件,让摄像头实时把演示实验情况传递到大屏幕彩电。先简单介绍音叉、小锤、小球、铁架台各自在实验中的作用。然后在摄像头下演示课本图示实验,用小锤敲响音叉,慢慢将叉鼓靠近悬挂在铁架台的小球、小球被弹开、同时耳朵听到音叉发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小球有没有弹开? 学生:有。

   教师:为什么小球会被弹开 ? 学生:音叉在振动。

   教师:有没有听到声音。 学生:听到。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音叉振动,同时发出声音。

  (板书:音叉实验 实验现象:1、音叉振动,同时发出声音。)再敲响音叉,并用手捏住叉鼓,要求学生观察小球会不会弹开,听一听还有没有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不振动时,没有声音。

   教师:我捏住叉鼓再慢慢靠近小球,这一回小球有没有弹开? 学生:没有。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音叉没有振动。

   教师:有没有听到声音? 学生:没有。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音叉不振动,不发声。

  (板书:2、音叉不振动 ,不发声。)

  B、学生橡皮筋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

   教师:请总结橡皮筋实验现象。

   学生:橡皮筋振动时,发声。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声。

  (板书:橡皮筋实验 实验现象: 1、橡皮筋振动时,发声。

                  2、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声。)

   教师:归纳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物体不振动,不发声。

   (板书:声音发生原因: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物体不振动,不发声。)

  C、教师:人发声是因为声带的振动,蚊子发声是由于翅膀的振动等。提高学生兴趣。

  (电脑放出人发声、蚊子发声的动画)。

  D、让学生举出若干日常生活发声的例子。

  ②、声音靠物质传播

A、在摄像头下演示课本图3-2实验,先介绍实验过程,当敲响右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左边音叉的发声是靠空气传播。

   教师:小球有没有被弹起? 学生:有。

   教师:右边音叉没有接触左边音叉,为什么靠近左边音叉的小球会被弹起?

   学生:因为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教师:对,空气能传播声音。

  (板书:空气能传播声音。)教师简单说明听觉的产生。(音叉振动,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大脑产生听觉。电脑显示。)

B、电脑屏幕放映水中的鱼儿听到岸上的脚步声逃跑的动画。

   教师:鱼在水中,怎么能听到岸上的脚步声呢? 学生:液体能传播声音。

  (板书: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C、让学生拿出"土电话",小声通话,也可清晰听见对方声音。

   教师: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固体能传播声音。

  (板书: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D、教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同时真空不能传声。(板书),然后播放真空铃实验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