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4 《诗经》两首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4 《诗经》两首 学案第2页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B.诗歌的前三章,以重章叠唱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思家盼归之情;并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C.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E."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借景抒情,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解析D项,"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答案D

4.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反衬、乐景哀情,思想情感上无法言说、无人理解的悲伤。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今"与"昔"、"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反衬,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思乡之情达到了高潮。

二、语言运用

5.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解析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据此并结合示例,不难写出。

参考答案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在解题时,要点明"《诗经》鉴赏"这一主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答案示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    愆:拖延。

B.以我贿迁 贿:财物。

C.渐车帏裳 渐:逐步。

D.夙兴夜寐 兴:起,指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