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8.《小狗包弟》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8.《小狗包弟》教案第3页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3、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六、 延伸迁移

如果今天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七、作业:

比较阅读杨绛的《老王》,结合巴金的"歉意"来思考杨绛的"愧祚",综合这两篇文章写下你的成长感悟。

  反 衬

  [课内·回扣]

  《小狗包弟》一开头详细描述了一条狗(艺术家邻居的),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了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比之下,更能衬托出作者当年弃狗的无情无义,从而透露出作者的自我忏悔。

  [课外·拓展]

  反衬手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思。

  1.景物反衬法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通常会使用正面衬托法。即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但是许多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却往往故意将感情与景物的差距拉大,常见的手法就是以美好的景物来写哀情,或以凄凉的景物来写欢乐,这就是景物反衬法。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人物对照反衬法

  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用正面描写外,还可以描摹对立面的人物来反衬突出主人公。

  《荆轲刺秦王》中有"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一句。秦武阳何许人也?文中前面已介绍:"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如此勇壮之士,在秦王殿上居然"色变振恐",而荆轲却"顾笑武阳",从容致辞!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正反衬出荆轲的果敢英勇、从容镇静。

  3.内外对照法

外,指外表;内,指内心品质。在写主要人物自身时,也常运用到反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