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5 实验:探索碰撞中的不变量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5 实验:探索碰撞中的不变量  第1课时    教案第3页

  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课件:参考案例――一种测速原理

  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则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例1] 利用如图16­1­6所示的实验装置,可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由于小球的下落高度是定值,所以,小球落在地面上的水平位移就代表了平抛运动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这样碰前速度和碰后速度就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来表示。

  

  图16­1­6

  

  (1)(多选)为了尽量准确找到碰撞中的不变量,以下要求正确的是________。

  A.入射小球的半径应该大于被碰小球的半径

  B.入射小球的半径应该等于被碰小球的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应该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末端必须是水平的

  (2)(多选)关于小球的落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完全重合的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会完全重合,但是落点应当比较密集

  C.测定落点P的位置时,如果几次落点的位置分别为P1、P2、...Pn,则落点的平均位置OP=

  D.尽可能用最小的圆把各个落点圈住,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解析] (1)只有两个小球的半径相等,才能保证碰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所以A错误,B正确;入射小球每次应该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才能使得小球平抛运动的落点在同一位置,所以C正确;斜槽末端必须水平也是保证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的必要条件,所以D正确。

  (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重复多次,找到小球平抛落地的平均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小偶然误差,因此B、D选项正确。

  [答案] (1)BCD (2)BD

  [例2] 如图16­1­7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A滑块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