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案: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12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案: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12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年)

  1.主要原因

  (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3)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2.表现

  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和吞并

掠夺的表现 日军对未撤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 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方针和目的 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