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八:2.3中国的分区与地理差异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八:2.3中国的分区与地理差异第5页

  南方地区除了水稻土、紫色土等高产土壤外,广大的江南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它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改善红壤,可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如增施有机肥,补充适量熟石灰等;也可以种植一些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的经济林木。在云南南部热带雨林区,则分布着砖红壤(与红壤类似)。

(2)面临的自然灾害

南方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

成因: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如遇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台风影响,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近几十年来,一些流域中上游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湖淤塞和围湖造田,使洪涝灾害的频度、强度不断提高。

措施:目前,国家已启动了长江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防护林体系。上、中、下游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规模宏大的三峡工程完成后,将对减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产生巨大的作用。

五、南方地区的资源、工业生产、交通和城市

  1.交通

  本地区河网密布,水运发达,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干流联系了沿海和内地,干支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运网。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山系,将北方与南方联系在一起,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对沟通广东、广西各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质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本地区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主要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2.资源

  本地区资源丰富,许多山区河流水量丰富,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水能蕴藏丰富。西南地区(川、云、贵、桂)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地区,湖南、湖北、福建等省水能也很丰富。

  本地区矿产资源中,铁矿和有色金属十分丰富。江南丘陵地区的钨、锑、锡、铜、铅、锌矿,云贵高原的铜、铅、锌、锡、汞、铝土、煤矿、四川盆地的攀枝花钒、钛、铁矿等都很丰富。

  3.经济特征

本地区经济发达,区域内部形成了经济特征明显的三大工业带。

  (1)长江中下游工业带,这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的地带。是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带。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规模、经济最发达、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科学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主要以广州、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为中心,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境外)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如家电、服装、食品、玩具等。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西南地区的工业。南方地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发展。西南地区水能、矿产、农林资源丰富。本区已形成了从钢铁、电力、有色、冶金、机械、煤炭等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有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渡水电矿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

  4.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重要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