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学案第2页



(4)弊端

①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技术传承封闭,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

(1)定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2)特点: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最能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三、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周时期

(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列,称做"国有六职"。

3.汉代

(1)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花色品种多。

(2)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3)纺织技术被唐宋、元明时代沿袭和发展。

4.唐代

(1)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2)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代

(1)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和工具。

(2)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

(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2)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