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表解
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表解第4页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102.01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102.01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102.01 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102.01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102.01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102.02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102.02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102.02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02.02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2.02 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102.02 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102.02 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102.03 91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102.03 9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2.03 9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102.03 94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02.03 95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102.03 96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 102.03 97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102.03 98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02.03 99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2.04 100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2.04 1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04 102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102.04 103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2.04 104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