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2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2第2页

  ③学生从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工业文明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也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革命的重要成果。工业文明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和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变化的史实

  教学难点:分析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是如何传入的及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思路:抓住课题"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中的"变",设计三大环节:一、变之史实,二、变之原因,三、变之影响。环节一:变之史实,学生结合导学案,分组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展示成果,完成本环节学习;环节二:变之原因,结合视频及材料,分析原因,教师总结;环节三:变之影响,创设情景,解读材料,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影响。

  导入--发现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至今为止,出行都用过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再接着设问:你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交通工具?没有这些工具之前,你是如何出行的?

教师总结: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等都是在近现代中国才出现的,而且都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才产生。它们出现之前,古人出行,"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要么坐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要么骑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比而言,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而易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明显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连接古今的这段变化--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