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下语文优质课《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下语文优质课《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

3.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4.读准字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二、师友合作,疏通文意。

1.全员参与,先自主解决,然后师友互助交流解决词义、翻译课文。

2.将仍无法解决或不确定的词、句做出标记。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中人物有秦王、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 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三、人物分析:揣摩神态动作,用句式说话

1.读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