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第3页

教学过 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读通课文

1、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3、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思考提示: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作业: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板书: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孔君平

孔雀 杨梅

聪慧

学生活动

1、思考并回答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理解"氏""之"的意思。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

3、练习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反思 课文《杨氏之子》,因为是古文,虽短,但孩子第一次接触,怎样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不失去兴趣呢?

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和查字典古今对照学习,这是一种习惯。

其次,我认为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而重点句子就有教师带领进行研读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可教师先范读,学生再练读。读得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生就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