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讲义: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讲义: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答案] D

  3.将几种物质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填入下表:

蔗糖 磷酸 碘 苯 水 四氯化碳   

  [答案] 

蔗糖 磷酸 碘 苯 水 易溶 易溶 难溶 难溶 四氯化碳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内因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因为蔗糖、氨、水都是极性分子;而萘和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因为萘、碘和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是强极性物质,很多易溶于水。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低级羧酸(甲酸、乙酸等)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而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等)不溶于水。

  (3)氢键:溶剂与溶质之间存在氢键,溶解性好,溶质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在水中溶解度就比较小。如NH3极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等能与水混溶,就是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的原因。

  (4)化学反应--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

  2.外因

(1)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