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学案:模块三 第二章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学案:模块三 第二章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区域图中经纬度及题干文字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四个设问可知:第(1)问要求回答扎龙湿地的地貌及气候特点,是对已有知识的调动运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2)问要求回答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第(3)问要求分析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都是在分析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分析该流域的气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关键要自圆其说。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却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第(2)问,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第(3)问,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