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19课:蝉》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第19课:蝉》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四、重点探究。

1、 请大家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

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

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7-9节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看最后附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

间的活动)。

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五、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