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下历史)
免费下载《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下历史)第2页

  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