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一+文本3+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一+文本3+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案第3页

(5)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19世纪末美国杰出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现实,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创作独树一帜,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二、背景展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饥饿线上挣扎,而一小撮亿万富翁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欧·亨利作为一个命途多舛、穷困潦倒的作家,自然流露出对上层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下层小人物的强烈同情,故而激发他拿起笔,写下了一曲小人物的悲歌,赞美了其间蕴涵的真情。

三、文学常识

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结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一般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做些铺垫,埋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保守秘密;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始料不及的结局,向读者揭示整个故事的真实过程、人物性格、行为品质以及作品的全部意义,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欧·亨利式结尾的作用:读者眼看着情节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结局却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能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也能使主题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意外结局是"欧·亨利式结尾"的典型代表,留给读者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

判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