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第2页

活动:展示图片(教材P90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⒉生活中的规则

⑴道德

例证:"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年青夫妇因不赡养老人,被人指责,不得不改正自己的行为。--是什么促使了他们的转变?

一些同学喊"报告"或见老师敬礼时敬军礼或队礼--什么原因呢?

上车看见老人想让座,犹豫了好一会才起身。心里有两个人在打架呢,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让座。--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小结:这种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的准则,是道德。

过渡: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例证:婚姻制度的形成过程

--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自然形成。

设问;班级里,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从哪儿来的呢?由谁制定,靠什么执行呢?

⑵纪律、规章

分析:按本单位、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靠行政力量,或集体力量来执行。

过渡:本节课开头的几位同学触犯了什么规则?

⑶法律的特征及含义

活动:展示图片,(分别是人大通过民法通则、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开庭,被告人韩磊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杨振超因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回答问题:法律是怎样产生的,由谁来实施,对谁有约束力?

点拨: ①特征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的产生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国家暴力机关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障。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稳定。

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只纸空文。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显著特征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探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好习惯。

总结: ②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