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页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对号。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 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教师在黑板上每2个圈一份,圈成4份)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明确是按每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4份)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让学生说一说;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4份)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跟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 )根一份,分成( )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 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