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4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4第2页

  一个"变"字,只有说清楚"变",才能分析"变"的原因和影响。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史实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原因和影响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实现,并通过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通过图片资料和联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投影:《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的对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当然除此之外,人们出行还有轿子,牛车,小船等等,正所谓"南方舟楫,北方马车",但是不管是舟楫还是马车,都是依靠畜力或是人力,近代人们的出行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动车等,那么为什么交通通讯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交通的变化

  1、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名称 状况(地位或影响) 清朝末年 1876年 淞沪铁路 中国境内最早的铁路。清政府赎回并拆毁 1881年 唐胥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888年 "紫光阁铁路" 宫廷专用铁路 1909年 京张铁路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到1911年 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时期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身临其境】

  教师:铁路的修建引发了清朝朝野激烈的争论,将学生分成支持派和反对派,分别阐述理由,展开辩论。

  学生:

  反对派:①铁路汽笛会造成噪音污染;

  ②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那么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势必失业与挨锇;

③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