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讲义:第三专题 第6课 罗曼 罗兰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讲义:第三专题 第6课 罗曼 罗兰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1)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2)有生之年: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

  (3)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4)愤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2.辨析正误

  李勇明是某大学破格提拔的年轻教授,正当而立之年,可谓德高望重,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做贡献。

  辨析:"德高望重""有生之年"两个成语,一般用于有道德有影响的长者,一般不用于青年人。句中有"而立之年"字样,故两个成语都不正确。

   

  

  

  罗曼·罗兰

  

  

  一、阅读P69~P70从文章开头到"于1944年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1.开头一段介绍其父母,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突出其父母对他的影响。其父给了他斗士的精神和信仰,其母给了他音乐性的敏感度。

  2."得到了他游学两年中最重要的学识"中"最重要的学识"指什么?

  参考答案:指的是既有成年人的思维成熟度,又有年轻人的激烈与狂热。

  3.节选的这部分中,罗曼·罗兰的写作经历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1)在青少年时代开始梦想写作《约翰·克里斯朵夫》;(2)罗马游学两年,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3)一战时期不顾别人的不解到瑞士写作;(4)前往法国小镇继续写作。

  二、读P70~P71从"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到文末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4.罗兰写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在于"满怀生命热情"的精神能够延续,是"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发表一系列反战文章,引起一些法国批评家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