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优质课《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优质课《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板书: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说明:根据图片判断观察者所在的前、后位置,学生能够体验到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就不同)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三、先教后学,观察实物,亲身体验,感知对错

  (出示教材中小猴照片图)你能判断他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的吗?在书上连线,指名说说。小猴看到有的同学把它的照片弄错了,很着急,想和大家见一面,让大家认真观察观察。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小猴子。

    师:请把小猴放在桌子中间,小猴的脸对着一位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同学们和小猴打个招呼吧!

    师: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学生回答。

   师: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说说,指名回答。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猴的一面,要是能看到小猴的全部四个面那才过瘾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

    师:换位置或转动小猴。

    你现在看到的小猴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现在和你之前看到的小猴一样吗?(学生回答)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猴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猴的样子是不同的。

   小猴说认为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请你们自己纠正书上的错误吧。

  (说明:儿童化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童心。围绕教学难点,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或转动小猴,让学生从多方位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右边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右边的飞机模型分别是谁看到的,说一说。

3、图片欣赏,说说是从哪一面拍的?

  (说明:有趣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不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