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中图版必修1)
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中图版必修1)第4页



  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空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气流,近海面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城市风。城市由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燃料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致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与郊区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降,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入城市,高空则由城市流入郊区。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要按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即垂直于等压线方向开始作水平运动,但大气一旦运动起来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使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对于高空风向,只考虑上述两种力,当上述两种力达到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而对于近地面大气中的风而言,除受上述两个力的作用影响外,还受到摩擦力影响,三力达到平衡时,最终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这些是理论上的风向,这只考虑等压线平行的情况,而真实的情况是,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等压线出现了闭合中心。这种气压场中,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在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气压(反气旋)的气流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