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讲义:第二专题 第4课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讲义:第二专题 第4课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提示:体现了蔡元培一生追求进步革新的人格魅力。(1)他1917年把既没有在高等学府教过书,又没有教授博士头衔的陈独秀引入北大任文科学长。(2)蔡元培这一人格魅力,也体现在文中对五四运动的回忆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被捕,"北大学生居多数",蔡元培"力保,始释放"。可见他的民主意识和爱国热情。(3)他的这一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文末回忆履职北大校长时的"日想脱离""递辞呈""表示决心"等心情和行动上。

  

  1.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文章通篇以第一人称叙述,如"我长教育部",说明自己在教育部的位置;"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具体说明自己为当北大校长所做的准备;"我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说明自己的学术主张;等等。这样写便于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语言平实,叙事简洁

  语言平实,如"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这些句子没有文言味,在那个时代实属平实之语。叙事简洁,如写作者到京后为主掌北大做准备,写了"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这一段写的人、事比较多,但都很清楚,可谓叙事简洁。

  

   

  

  

  

  [素材1] 

  蔡元培认为首先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过去的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考试时为了成绩去老师那里套点题目,有的还要挟老师。他们的目的不是学业,而是为了毕业后的前途或仕途。目的不明确,学业不专,造成了北大恶劣的学风。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学习与目的""改造人首先要改造思想"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2]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学校里也有一部分外国老师,但他们受中国教员的影响,也日渐怠惰。蔡元培认为要办好北大,除了改造学生的思想外,还要整顿教师队伍,因此,他毅然辞掉了一部分不用心的外国教师。蔡元培不怕控告,不怕威胁,对一些微词只是一笑置之。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谈如何用人""做人做事的勇气"等相关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