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3份打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3份打包)第4页

  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是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棵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了出来。

  开头的五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充分准备。

  (二)常识整理

  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首--《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的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的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