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荷塘月色》教案5
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荷塘月色》教案5第2页

  文本图解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本文前半部分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动人之美,但这并非目的,而是与下文所写的荷花所受的摧残形成对比,以此来表现美和以荷花为代表的自然被破坏的现实--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爱荷人"保护能给我们的生命以振奋、意兴以飞扬的精神家园--自然。

  2.提示:一是人们采摘荷叶,让池边失却了一片片清香圆绿;二是建筑物的挤压,钢筋水泥将荷塘镇压住了;三是噪声侵扰,插入宁谧的心地。

  3.提示:①作画的孩子正是作者心中的"不染的生命",一个"小爱荷人",寄托了作者的希望与追求。②孩子可以尽情地享受这荷塘美景,而"我"却公务繁忙无暇尽情享受,表达出了作者无奈的心情。③孩子尚且懂得欣赏、爱护美,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一个孩子?④呼唤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大自然,关爱生活环境,共同为后代子孙保留一份自然之美。

  4.提示:(1)"荷塘风起","荷塘"既是自然的荷塘,又是美丽的大自然的缩影,而"风"是指自然的清风。作者描绘了"风起"的荷塘的美丽景色,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大自然中最美的风景。作者把对自然的热爱渗透在一幅幅精美的荷图中,呼吁人们倾听自然,关爱自然。

  (2)题目中的"风"指破坏、残害自然的污浊之风。清风吹来,送来缕缕清香;浊风吹来,则送来阵阵揪心的担忧--但愿荷塘能在风中挣扎下去,永葆她美丽的风姿。作者没有空洞说教和空喊口号,而是把自己的担忧和呼吁隐含在字里行间,把对破坏者的愤怒直接镶嵌在美的字里行间,触目惊心,引人深思。所以颜元叔先生的真意应该是通过这篇散文呼吁人们要珍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心灵的家园,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3)"荷塘风起",既指自然的清风,也指破坏、残害自然的污浊之风。

  [自主探究]

  提示:和《荷塘月色》一样,《荷塘风起》同样描绘了荷塘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到了充满生机的一幅幅画面,此时人们忘记了背在肩上的公文包的沉重,忘记了生活中迫不得已的应酬的无奈,希望时光在这一时刻停留。所不同的是,《荷塘风起》还让我们看到了遗憾的一面:现代建筑围攻荷塘,荷池被挤压得肤浅,挤压得难以呼吸,沉在荷塘底下的水泥封杀了一片美丽的生机,刺耳的车声像刺刀穿过树林,碾压着花叶,直插人们宁谧的心地。作者愤怒、痛心、无奈。植物园还能挣扎下去吗?荷塘还能挣扎下去吗?作者几乎是耳提面命一般地告诫:"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它有更为切实深厚的、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环境日益恶化,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作者强烈地呼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其责任感和善良之心。由此看来,作品的主题要比《荷塘月色》深刻多了。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春天,又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概念。它代表着希望,因此可赋予它某种象征意义:快乐的内心、良好的改革开放形势、浓厚的文化氛围等。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无论是自然意义中的"春天",还是象征意义中的 "春天",都要写出其特性。

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通感主要在感觉器官的转移上。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是以"兼格"的修辞样式出现的:(1)"通感+比喻"格,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通感+拟人"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