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案第3页

  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具体表现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

  a.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b.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

  c.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具体表现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

  a.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b.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c.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元素铯(Cs)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的元素氟(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B、Al、Si、Ge、As、Sb、Te等),既具有某些金属的性质又具有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由于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知识点4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一般来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具体表现在该元素的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