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6)知识梳理(专题五)
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6)知识梳理(专题五)第3页

三、共有的家园,共同来守护

  1.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环保合作已取得许多成果。包括:发表了一系列指导和协调全球环保活动的宣言;制定了许多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环保公约和条约;启动了许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计划和项目;建立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基金;成立了许多政府间的环保合作机构以及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

  2.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国于2005年宣布,《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全球第一部旨在控制温室效应,要求各缔约方共同减少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六种气体的国际性条约。议定书所要解决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他的达成和生效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谈判,具有特殊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上既冲突又合作的历程。

5.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透视"可持续"

1.《我们共同的未来》(也称布伦特兰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

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1.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此,要把减少和防止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 代际平等的要求。

  (1)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是代际平等的重要体现。为此,当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率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使用"自然资本"的"利息",而不使用自然资本的"本金"。

  (2)当代人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时,要把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以力争在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前,能够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3)当代人还应控制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量,把它控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w.w.w.302edu.c.o.m

1.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