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第2页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到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作为侵略者的巴特勒上尉却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着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不料正直的雨果写下了这篇揭露真相的文章。

  三、整体感悟

  (一)初步感知[来源:学科网]

  1.文题探讨

  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巴特勒想利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雨果借此机会以书信的形式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巴特勒等人当头一击。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段):写信的起因,巴特勒上尉想用雨果的声望为自己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第二部分(第2~3段):站在人类的立场,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第4~7段):揭露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第四部分(第8~10段):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法兰西把从圆明园劫掠的东西还给中国;指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窃贼行为。

  (二)朗读课文

  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四、课外拓展:

  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侵略者的暴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政府软弱挨打;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国人扬眉吐气。)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赞美和谴责的口气。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深层领悟

  1.作者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评价圆明园的?

  先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接着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