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二 第3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二  第3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学案)第2页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背景

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

2.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目的

为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4.表现

(1)1928年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2)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3)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

(4)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5.特点

(1)革命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影响其发展和生存。

(2)妥协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

6.结局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概念阐释]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则指本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其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近代前期的体现是晚清洋务经济,近代后期体现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