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注意根据表格数据整体把握表格信息。

  [提示]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教你读史]

  根据五处句号逐一归纳,关注"开支""速度""救济"方面的变化。

  [提示] 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1)形成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确立:虽然"福利国家"名称由来很早,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时才真正确立的。

  (3)辩证评价:

  ①"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特点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