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二:2.3城市化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二:2.3城市化第3页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09年浙江文综第8,9题)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星城。读图4回答(1)-(2)题。

(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

B. 加速发展阶段

C. 高级阶段

D. 衰落阶段

(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解析】:从图中内容"卫星城"的出现可以对第8题作出判断;东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渗透出的特点是:圆环式、放射状的发展格局,控制城区的发展,转向周边郊区发展卫星城。A选项,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格局并不是根本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相反,发展公交、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个体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更为有效B选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确立,其根本在于"付租水平"。D选项中,乡村、郊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得益于城市职能的分化、企业人员的外迁等。

【答案】:(1).C (2).C

典例2、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农田为水泥、柏油等硬化路面所取代,地表植被减少,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雨水下渗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第(1)题,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硬化路面阻隔了雨水下渗。

答案:(1) D (2)C